欢迎您进入宏仕达官方网站!
4000-899-229

宏仕达包装

包装盒厂家

热门关键词:

宏仕达资讯
当前位置:包装盒定制 » 资讯中心 » 包装行业资讯 » 产品叫好不叫座 手工制品如何“过招”机械化?

产品叫好不叫座 手工制品如何“过招”机械化?

文章出处:网责任编辑:作者:人气:-发表时间:2013-08-15 09:06:39

 “我以5000元月薪诚聘土陶工匠,没想到广告打了一个月,却没招到一个人。”近日,大足区玉龙镇溜水村手工制陶厂的负责人鲁昌友非常着急:秋天来了,大家开始做腌菜了,他的土陶窑罐也进入了销售旺季,令他没想到的是,一个手艺精湛的老师傅突然辞职,给他来了个措手不及!

 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,像鲁昌友这样的传统手工制造业遭遇机械化冲击后,面临着各种发展难。如何保护好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,不仅让它们能够得到传承,还能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呢?
  一边是市场需求,一边却一匠难求
  鲁昌友1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土陶手艺,30年前承包了村里的手工制陶厂。从特大号酒缸到小号泡菜坛,他一窑能烧制2000多个。因为是做批发,又是老字号,他的窑罐没愁过销路。特别是每年秋季,窑罐一出窑,就被大足、潼南、铜梁、永川等区县的客户订购一空。去年,他烧制了18000多个窑罐,实现产值70多万元。
  在鲁昌友的厂里,工匠拿的是计件工资,月收入3000至6000元。但是,较高的工资也没能留住几个得力匠人。
  “缺工匠,导致大足数十家手工制陶厂相继倒闭。”玉龙镇工作人员余中智介绍说,溜水村目前只有鲁昌友等三家仍在苦苦支撑!
  既然窑罐有市场,匠人待遇也不错,为何招不到人?
  鲁昌友总结为三点:一是大家对传统土法制陶业信心不足,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;其次是土陶工艺流程复杂、要求较高,至少要学习两年才能掌握基本技能,很多学徒因此半途而废;第三,制作一个大酒缸需要4个小时,之后还要对毛坯进行风干、上釉、烧制、冷却等过程,全程下来要坐一整天,很多年轻人吃不下这个苦。
  “机械化生产也许是我们的唯一出路!”鲁昌友说,看到外地制陶厂引进机械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,他也计划对现有的制陶厂进行转型,但是,他还想保留下部分土法手工艺,不想让祖辈传下来的土陶技术就此失传。
  机械化生产冲击大,传统手工业叫好不叫座
  记者了解到,像大足土陶一样面临“匠人荒”的传统手工企业在全市范围内为数不少。
  与大足土陶相比,素有“天下第一帘”美称的梁平竹帘,虽然身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,还曾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,如今,也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。
  “竹帘生产以民间手工技术为主,借助简单而巧妙的木结构机械,抽成细如毫发的竹丝,经过数道工序的手工制作,织成薄如蝉翼、形似锦帛的独特竹帘工艺品。”梁平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东斌介绍,后来,匠人还结合书画、刺绣、植绒等多种表现手法,将竹帘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挂帘、屏风、装饰画等实用工艺品。
  但是,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工艺品冲击下,发展了上千年的竹帘产品显得陈旧落后,导致市场逐渐萎缩。郭东斌说:“工艺大学水平、绘画中学水平、包装小学水平,可以形象地描绘梁平竹帘的现状。”
  窗帘代替了竹帘,新潮的装修风格冲击了竹帘画装饰品……目前,该县仅有的近十家小型作坊式竹帘生产企业,产销量均呈逐年下滑趋势。
  在采访过程中,重庆知德文化竹帘研发中心的张新权告诉记者,去年,他们手工制作了价值200万元的竹帘,仅卖出一半:“销售难的核心问题,还是竹帘产品没有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。”
  对此,郭东斌认为,梁平竹帘要发展,还得走出去、引进来,改变单一的销售方式,主动去开拓市场。
此文关键字:包装盒定制资讯

相关资讯